本文作者:007boy

人物|范仲淹:忧国济世“求索者”

007boy 2022-03-21 1919 抢沙发
人物|范仲淹:忧国济世“求索者”摘要: 导语: 三任京官,三遭贬斥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是他矢志不移的赤子纯心;直言诤谏,敢为孤臣,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是他垂范千古的文人气节;兼济天下,奋不顾身,“先天下之...

导语: 

三任京官,三遭贬斥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是他矢志不移的赤子纯心;直言诤谏,敢为孤臣,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是他垂范千古的文人气节;兼济天下,奋不顾身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是他流芳百年的名仕精神写照。


这,就是范仲淹,闪耀于北宋时期的皎皎名臣,如一轮皓月,高悬于滚滚的历史浪涛之上,散发着亘古的清辉。


出将入相,他如何建立了丰功伟业?忧国忧民,他如何叩问己心,辗转求索,慨然负起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重担?


范 仲 淹 其 人 

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年),范仲淹出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,后生父因病而卒,母亲抱着2岁的他改嫁长山朱氏,他也改从其姓,取名朱说。

官宦子弟,历来以读书为业,以仕途为目标。朱家的经济条件优渥,在这里,范仲淹得以一心向学,在儒家典籍的熏陶下,建功立业、报国济世成为他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。
22岁时,范仲淹从母亲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。他虽伤感,却并无怨怼,只是辞别母亲,前往应天书院,自此数年寒窗,发奋苦读。

在这段艰辛的求学生涯中,范仲淹屡陷窘境。他曾因生活拮据,而不得不“划粥断齑”;也曾因昼夜苦读,“五年未尝解衣就枕”。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他养成了开阔疏朗的心性,炼就了刚毅自持的品格。

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(1015),27岁的范仲淹进士及第。入仕前十年,他虽官职低微,却事事勤勉,处处尽心,表现出尽心为民、刚直不阿的可贵品质。

掌讼狱勘鞫之事时,他公正严明,绝不有所偏倚;掌盐仓、税收时,他不忘关心民生,积极修复海堰;执掌书院,任职府学时,他重教育,重人才培养,使当地读书风气越来越盛,不断有人考中进士。

声誉日隆的同时,范仲淹也广受同僚、上司的赞誉,从而获举荐入京,进入了北宋的政治中心。


① 三 贬 三 复 ,矢 志 不 移  

纵览范仲淹入京后的仕途,可以说是命途多舛,波折不断。

范仲淹刚进京为官时,宋仁宗只有18岁,垂帘听政的刘太后把持权柄,飞扬跋扈,多有悖逆礼制之举。对此,范仲淹多次在朝堂直言上疏,要求太后还政于君。
当时,像范仲淹一样敢于当面指责太后“违制”的朝臣寥寥,大多数人都以自保为先。举荐范仲淹入京的晏殊,也惊惧于他的所作所为,厉言斥责其“轻狂”。但范仲淹既没有惶恐,也没有畏缩,反而正大光明地向其坦言,自己既然“信圣人之书,师古人之行”,便应当“上诚于君,下诚于民”,虽“官小禄微”,却不能“无功而食”。此言一发,便令晏殊自感惭愧。

因为得罪了刘太后,范仲淹遭贬出京。不过,他没有因此而失意惫懒,反而在外放期间屡建新绩。他虽身处江湖之远,却不忘经常上疏朝廷,提出各种有用的建议。明道二年(1033),刘太后去世,仁宗亲政后第一时间起复了范仲淹,令他担任朝廷里负责诤谏的专职言官。

然而,亲政后的仁宗开始放纵自己,甚至一度执意要废皇后郭氏。范仲淹认为“废后之朝,未尝致福”,多次劝诫仁宗,希望他打消这个念头。但仁宗固执己见,直接颁布了废后诏令。范仲淹深感“理或当言,死无所避”,他不惧帝王威权,和孔道辅一起,率台谏官员们在宫殿门外集体请愿,要求皇帝收回诏令。

最终,这一批官员多数遭到了贬谪,被逐出京师。


尽管再次被贬,范仲淹的心境却十分平和。赴任睦州后,他依旧从容、坦然。“笑解尘缨处,沧浪无限情。”他将自己的目光暂拨于湖光山色之间,寻求着内心的宁静,同时也提醒着自己,不要因身份或环境的改变而动摇心志。在此期间,他还特地拜访了东汉严子陵的故居,感念于其高风亮节,留下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,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!”的赞语。由此可见,即使被贬谪,范仲淹也不曾忘却对内心的修炼。不到两年时间,他再次被仁宗召还,回京担任国子监。


回京任职半年多时间后,范仲淹目睹朝廷诸多积弊,认为当时备受仁宗宠信的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,存在诸多问题。他向仁宗进献《百官图》,将矛头直指吕夷简,批判其肆意操纵官员的升迁,培植党羽,哄骗帝王。然而,仁宗虽然喜欢范仲淹,却更加依赖吕夷简。吕夷简也借着这份信任,反诬范仲淹“越职奏事,勾结朋党,离间君臣”,再一次将他贬谪出京。


因直言上谏,范仲淹屡遭贬斥。这一次,他终于在自己的诗歌《酬叶道卿学士见寄》中自嘲为“三黜人”了。但即便如此,他依然坚定着“岂量尧舜心,如日照孤臣”的纯臣之念。当好友梅尧臣送来《灵乌赋》,劝其少言慎行、保全自我时,他还是固执地回复了那句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的凛然之语。


此后的一生,不管仕途如何起落,境遇如何更变,范仲淹都坚持着自己立朝为官的准则。或许,也正是因为其高洁的政治品格与不凡的才华,才使得君王对其念念不忘,故而多次起复,并任用其担当要职。




用法解析


适用主题:逆境与挫折、坚守、积极乐观等主题,如2020年上海卷《个体与进程》,2019年北京卷一《文明的韧性》。


示例:

  人生中,总是难免荆棘、坎坷与挫折。有人因此望而生怯,止步不前,但也有人越挫越勇,矢志不改其愿。当范仲淹第三次被贬谪时,他也曾自嘲为“三黜人”,但,即使是沦落到“官小而微”的境地,范仲淹也始终坚持自己心中“上诚于君,下诚于民”的伟愿。世间多有委曲求全,无功而食的庸碌之人,但范仲淹却是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的天地一孤臣。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,他不退缩,不犹豫,不放弃,用一生践履了自己的理想。


②为 生 民 立 命 

少年时,范仲淹曾立下大志:一愿为宰相,二愿为良医。他奔波辛劳一生,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,只为实现“上以疗君亲之疾,下以救贫民之厄”的抱负——既上承天命,做君王的直臣;也下视人间,救百姓的疾苦。为此,他不仅辗转地方和中央,边境与小城,在行政、军事、教育方面做出杰出的贡献,而且终其一生,廉洁奉公,甘于贫寒,从不因私废公。

即使是在官至尚书令、享尽君王信宠的时日里,范仲淹的日常起居也非常节省,连他妻子儿女们的饮食、服装也都极尽简朴。他的家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:即使来了客人,也不会上第二道肉类菜肴。

这样作风朴素的范仲淹,每到一个地方做官,都致力于肃清当地官场的风气。当他被贬到饶州做官时,当地廉洁耿直的官员已经提前高兴起来了,并纷纷称其为自己的老师。而在青州治理灾荒的期间,范仲淹更是严厉告诫需要前往他县的官员砺行节俭,在外借庙宇居住就可以,不能花费公款奢侈享乐。节省下来的钱,他都会退回给青州的百姓们,以襄助他们度过荒年。


庆历元年(1041),本来遭到降职处分的范仲淹,再次被朝廷委以重任,前往西北边陲抵御西夏来犯。在军营里,他和士兵同甘共苦,共历艰险。打了胜仗后,他却对朝廷的奖赏一再推辞,反而多次上书帝王,希望君主首先考虑对边城贫困百姓的救济,给那些遭受战争损害的百姓以经济补偿,并统计阵亡将士名单,以便救济其家中的老人和小孩。无论是为将还是为官,范仲淹都不贪名逐利,而是实实在在为黎民百姓的幸福与安稳躬耕前行。


晚年的范仲淹,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,购置奢华的园林和住宅养老,反而捐献了自己毕生大部分的积蓄,在家乡苏州购置良田千余亩,并设立义庄,周济宗族中的贫困、老弱、妇孺,倾毕生之力泽被后世。


皇祐四年,范仲淹病逝于徐州,终年64岁。他的《遗表》中,没有一字一句涉及个人的要求或遗愿,反而写满了对朝廷与国家的未来的关切。由于范仲淹的日常生活异常节俭,他下葬时没有一件新衣,连葬礼都是由友人集资举办。


范仲淹的一生,都在为公、为国、为民,为天下太平,他也真正无愧于后世对其“北宋第一名臣”的赞誉。




用法解析


适用主题:个人信仰、个人与国家、不忘初心等主题,如2021年北京卷一《论生逢其时》,2019年天津卷《个人和国家的关系》。


示例:

  何为信仰?范仲淹有言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,他用一生践履了少年时期的理想,真正完成了“上以疗君亲之疾,下以救贫民之厄。”的伟愿;于谦有言: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他以石灰自喻,也真的做到了如石灰一般清白,以忠诚的品德,勇敢的精神,功炳史册;林则徐有言: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?”他在民族危难之际,挺身而出,彰显出至高的爱国情操。自古以来,我们便不缺少这样坚定的意志,这样高尚的人格。

  一个民族,因有其坚定的信仰而繁盛,而长久。正是每个有志之士的高尚信仰,凝聚成我们整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力量。


结语: 范仲淹在三个方面皆有卓越成绩:他的一生,饱有功业与政绩,是“在布衣为名士,在州县为能吏,在边境为名将。”;他的德行,也体现出了一个文人的操守,一位纯臣的气节,是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;而他留下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更是成为后世无数文人为之前赴后继的精神信仰。







over了,整活完毕.


"情书",没心没肺且忙碌的家伙.


他人眼光,屁,搞头大的很.


[自动回复] 雨后便晴


自身足迹: blog.007boy.cn


自身倒时: 007boy.cn/2022gk


bye~


【免责声明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点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7日内与小编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拾肆记录管理人员及作者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注:本站分享优秀素材,尊重原版权©,若侵权,请致信于"hour@007boy.cn",注明来意与原作品链接以及文章后台截图,以便核查删除,蟹蟹理解配合。

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

来源:作文纸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保留出处。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-03-21
温馨提示: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拾肆記錄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919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