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007boy

节日|童年在盛夏醒来

007boy 2022-06-01 1622 抢沙发
节日|童年在盛夏醒来摘要: 导语: “童年时代的太阳要炽热得多,草要茂盛得多,雨要大得多,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,而且觉得每个人都有趣极了。”这是帕乌斯托夫斯基在《金蔷薇》中对童年的一段描写。每年的今天...

导语: 

“童年时代的太阳要炽热得多,草要茂盛得多,雨要大得多,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,而且觉得每个人都有趣极了。”这是帕乌斯托夫斯基在《金蔷薇》中对童年的一段描写。


每年的今天,我们都会怀想童年,即使那段日子离开我们或许并没有很久。那些纯真时光里的灿烂景象,总令人不由自主地追忆、沉迷。那些无羁的奔跑,那些自由的想象,那些纯粹的热爱,为我们的生命描画了如虹的色彩。


“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。”童年作为一个绕不开的人生阶段,早已成为人们书写不断、回忆不断、探索不断的话题,而童心,更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。这一被李贽称为“绝假纯真”的赤子之心,包裹着个体生命最初的懵懂、善意与纯粹,也酝酿着无穷的诗意、想象与热情。


童心像是人类历练生活过程的那个起点月台,无论个体走出多么辽远的距离、阅览多么丰富的山水、经历多么复杂的人事,都止不住频频回望。


这是一面洁净的镜子,用以揽照远行人的心脏,也是一泓泉水,借以洗涤长旅中沾染的污浊与尘埃。


①追 逐 诗 的 灵 魂 

 用 想 象 力 点 燃 创 造 的 火 苗 

也许没有什么比童心更接近诗性思维的本质。正如帕乌斯托夫斯基在《金蔷薇》中所说的,“诗意地理解生活,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,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。”

人类学的研究早已表明,孩童的思维与原始人的诗性思维有着天然的一致性。由于缺乏对主客体的区分意识,儿童近乎本能地将一切生命化。在孩子晶莹的眼眸里,春风秋月、夏虫冬雪、每一滴雨落都是自然的琴弦在颤动。

这一时期的人们,天真地幻想如鸟儿一般飞翔,似游鱼一般徜徉,用惊诧而诗意的目光聚焦许多毫不起眼的角落,天真地为一只蝉而攀缘高木,为一朵花而雀跃良久。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行为,也许在成年人看来稚气、可笑、散乱,但却大胆、奇特、鲜活,充满了自由的力量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人们在成长的磨砺中锻炼出更强健的躯干、更精明的头脑,但与此同时,各种固定的概念、符号、约定、陈规也束缚了飞跃的想象,浇灭了野性的热望。


《小王子》的开篇,六岁的主人公在书上看到一幅很精美的画,画里细致地展现了大蟒蛇正要吞食野兽的景象(见图1),旁边还注明:“大蟒蛇会把猎物整个吞进去,完全不咀嚼。然后它们就无法动弹了,要花六个月的时间边睡觉边消化。”于是主人公兴奋不已,发挥想象,用自己的彩色蜡笔对这幅画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再创作(见图2)。在此过程中,主人公取消了对蛇腹中具体内容的透视,也没有展现蛇体的纹路、器官等特征,只勾勒了整个景象最外层的轮廓。


当主人公激动地邀请大人来参观自己的杰作时,他们却将画中的事物认作了一顶帽子。无论主人公怎样解释那些隐藏在轮廓之后的丰富想象,大人们都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创作,并认为这是一幅失败且无意义的作品,建议他不要在这样的创造上“浪费时间”。


这是成人世界里许多“大人”的写照——他们需要把一切诉诸具象,而丧失了用想象把握世界、艺术的能力。他们摘下“突兀”的想象的翅膀,以图“削足适履”,把自己塞进刻板而呆滞的框条。但殊不知,“真正的美眼睛是看不到的,只有想象力才能看到。”(刘慈欣《朝闻道》)。


正因此,每一个卓越的艺术创造者,都在呼唤童心的跳跃,正如法国画家柯罗所感叹的——“我每天都要请求造物者,要他把我变成一个孩童”。其实,诗性思维对创造力的激发远不止于艺术领域,纵观人类一切领域的探索发现,又有哪个领域不需要这样的灵性火花呢?


正是在类于孩童的对世界的好奇与想象之中,人们才得以突破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漠视,打破对习惯常规的因循。正是在那些与稚童一般天真的“为什么”中,人们追问自然的规律、历史的渊源与人生的奥义。我们不妨推想,哪一个推动文明进步的人,不是一个对着浩瀚星空提出天真问题的孩子呢?


②刺 破 冷 漠 的 外 壳 

 用 真 诚 与 善 良 拥 抱 这 个 世 界 

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进入社会的过程。

进入社会,既意味着我们将展开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、拓展更为宽阔的认知边界、认识更为深刻的生命价值,也意味着我们将直视那广阔天空之下深沉的苦难、人性的阴暗与人事的复杂。

这是一个不同于童年的世界,它不再是一个被爱意包裹得严实的襁褓,它敞开着,荆棘暗流、沟壑险滩是它常有的风景。

正因如此,许多人在这段磨砺中没有锻炼出更强壮的心脏,却生长出更厚重的外壳。

为了躲避那些可能的伤害与刺痛、规避那些潜藏的失落与伤感,人们关上自己向外敞开的心门、收回自己张开的手臂,把爱意与真情藏在重重屏障之后。然而,封闭并没有让一个人在自己的天地内重获安定与丰盈,相反,它令人们跌入了无边的冷漠、懒惰与迟钝。


人们缩进自己窄小的壳,人们便无法真正地投入纷繁的社会实践,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也不再依托于付出真心的交往。因为隔着屏障,人们不得不依赖于他人的判断、世俗的见解,从而作出“合群的”“安全的”选择。也正是这时,人们总是无意识地,成为那些潜藏着种种偏见的同谋。


但童年时期的孩子并不如此,当我们打开那个珍藏回忆的匣子,将会看见那些被遗忘的童心的宝藏。


那时的我们,总是能够用最纯粹的善意去感知世界,用一双清澈的眼睛凝望每一个过路人,好奇、也热情地投出自己的爱,无所谓对方是否衣衫褴褛,是否处境孤绝,是否饱受冷眼。我们不依赖于他人的判断、世俗的审视,也就无偏见与傲慢。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的迟疑,而用最真的善意去理解、去亲近、去关怀、去感受。


《城南旧事》所展现的,正是冷漠、迟钝的成人与真诚、善良的孩子对边缘处境中弱者的不同态度。


《惠安馆》是小说中的第一个故事。在文题所指的住所中,有一个“疯子”秀贞。她年纪尚轻,但行为怪异,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,故而总是失魂落魄、喃喃地重复往事,误认别人家的孩童。


那些居住在附近的大人,他们在背后谈论秀贞的过往,传递她伤心的情事、悲惨的命运,并再三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靠近,却从未真正了解过在“疯子”的符号之外那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秀贞本人。


他们为了规避那一点想象中的危险,永远地停留在传闻之外,从未想过穿透那层屏障,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、了解传闻的内核,用良善去感知一个鲜活生命退化的无奈、一腔母爱无处寄托的悲凉。


但主人公小英子却并不如此。她没有成人们的顾虑、迟疑,也不拘束于世俗的揣测和传言,她仍然满怀对人世的好奇、热情与善意。她兴冲冲地去认识秀贞,因此得以窥见秀贞的本貌——她原来如此善良、可爱、温柔。


在故事的最后,小英子不仅尽全力为秀贞寻找她失散的孩子,甚至瞒着父母为她们筹措远行的盘缠。她深深地同情于这对可怜母女的遭际,于是无所保留地掏出那颗童稚的爱心。这颗心晶莹剔透,还没有裹上厚厚的人情纷杂、利害计算,它灼热、透亮,不住地向外放射光亮,永远启迪着故事之外的我们。


席慕容说:“没有童心的童年不是我们该给孩子的礼物。”但需要守护童心的,又何止于真正的孩童呢?


正如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,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,所谓童心,也应该成为我们终身守护的那颗心灵火种。让火苗跳跃、生命鲜活,是每一个成长者的必修课。


结语: 徐志摩曾经感叹:“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会飞的本领。”你同意他的观点吗?







over了,整活完毕.


"……",没心没肺且忙碌的家伙.


有过开心,也有过难过,更有过失望,这三年确实让我改变了许多,愿君前程似锦.


[自动回复] 雨后便晴


自身足迹: blog.007boy.cn


自身倒时: 007boy.cn/2022gk


bye~


【免责声明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点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7日内与小编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拾肆记录管理人员及作者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注:本站分享优秀素材,尊重原版权©,若侵权,请致信于"hour@007boy.cn",注明来意与原作品链接以及文章后台截图,以便核查删除,蟹蟹理解配合。



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

来源:作文纸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保留出处。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-06-01
温馨提示: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拾肆記錄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62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