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007boy

冯骥才:时代洪流中赤诚的孤勇者

007boy 2022-01-25 1075 抢沙发
冯骥才:时代洪流中赤诚的孤勇者摘要: 导语: “我并不是奇人,我只是拼命而又固执地在做我想做的事情,一生如此。”冯骥才曾在采访中自谦道。在火热澎湃的青葱岁月,他是满腔热血的篮球中锋;在百花齐放的中国画坛,他是...

导语: 

“我并不是奇人,我只是拼命而又固执地在做我想做的事情,一生如此。”冯骥才曾在采访中自谦道。

在火热澎湃的青葱岁月,他是满腔热血的篮球中锋;在百花齐放的中国画坛,他是恪守本心的人文画匠;在群贤荟萃的文学殿堂,他是广博通达的艺术泰斗;在寂然无声的古村老屋,他是一往无前的文化卫士。

在飞逝的时光中,冯骥才用信仰的力量诠释着无限可能的人生。他在散文《苦夏》中写道:“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挥发。”


冯 骥 才 其 人 


1942年春天,冯骥才在天津出生。自幼喜爱足球的他,每天放学后都对街道上的“球赛大战”满怀期待,总是牵挂着自己球队的成败。与此同时,他也十分热爱绘画,七岁时便投师于著名京城画师的门下,苦学山水画的基本功法。长年累月的研习与探索,为他今后的美术生涯奠定了深厚的根基。

然而,十九岁的冯骥才没有进入他所向往的中央美院,也没能成为童年时崇拜的足球明星,却因一米九二的身高优势意外开启了篮球中锋的热血生涯。他并不痴迷篮球,但他也欣慰于那段岁月带给自身的力量,那是为了进球在每个最后一秒里奋力拼搏的激情与倔强。

因负伤离开球队后,冯骥才开启了文艺创作之路。20世纪80年代,他的灵感如激流奔涌不可遏制。短短十年间,他写下十几部优质的文学作品,获奖无数,走进了无数读者的内心。在谈及文学理想时,他说:“我希望我所写的那些跳动着心、流动着情感、燃烧着爱情和散发着自身独特气质的书,仍像我本人一样留在世上。”


写作之外,绘画也始终是冯骥才的痴爱。20世纪90年代初,他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办自己的画展。走南闯北的过程中,他为雄奇的名山大川而震撼,也为正在消亡的古迹而痛心。于是,他放下笔杆,走出书斋,奋不顾身地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。这些经历让他的文字多了一份乡野的纯粹,字里行间凝结着岁月积淀下丰饶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间情怀。


①纵 横 四 海 的 尘 世 奇 谈 


冯骥才接受采访时曾说:“文学、绘画是我难以割舍的一种生命方式,教育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则是我无法推却的社会责任。”一生辗转于多个领域的冯骥才,在每一项事业中都倾尽心力,始终怀着纯粹的理想信念,拥有赤子般的孤勇与热情。

绘画领域的冯骥才是一位虔诚的艺术圣徒,他始终认为,真正的作者不能迎合市场的价值规律,而应坚持为心声而创作。他痛斥文艺市场中的“炒画”乱象,坚决呼吁艺术品生命的自由。


作为一名作家,冯骥才自觉背负着一种“帮助人们认识生活”的使命。他的作品始终关切着最真实的社会,悉心捕捉着民生百态,聚焦于普通小人物的命运。写书于他而言不是一种消遣,而是“创造生命”的崇高事业。


除去绘画与写作,冯骥才还热衷于教育事业。他曾说:“教育,不只是知识教育,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。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,是残缺的、无灵魂的教育。”他所创作的优秀散文如《挑山工》《花的勇气》《捅马蜂窝》等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里,带领孩子们寻觅更为广阔的心灵视野,进而为社会文明的建设积蓄力量。




用法解析


适用主题:理想信念、人生梦想、追寻生命宽度等主题,如2021年全国卷一《追寻理想与自身发展》。


示例:

  流光瞬息,人生如寄。既然光景不待人,何不尽欢行乐?不枉人世一遭。实则不然,碌碌无为的一生看似惬意,却丢失了点亮迷途的灯盏,那便是心中理想。怀着对生命价值与文学良心的追寻,冯骥才不辞辛劳地辗转于文学、绘画、教育等多个领域,不断开拓人生的边界。正如斯大林所说:“有理想的人,生活是火热的。”高远理想的光芒会照亮人生旅途中各色的风景,让人们在回首岁月征途时,永不因蹉跎岁月而悔恨,而是心悦于精进不休的自己。


②守 望 民 间 的 文 化 精 卫 


“冯骥才先生是中国文化的精卫,他不知疲倦地填着中国文化的‘海’。”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这样评价道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在上海举办画展的冯骥才受到好友的邀请共同游历苏州的周庄古镇,为其厚重悠久的历史底蕴而沉醉。在游览的过程中,他偶然得知这里有一处被称为“迷楼”的建筑将被拆除,十分痛心。于是,他卖掉了两幅心爱的画作购买“迷楼”,护住了它的原貌。

后来,冯骥才又用同样的方式在宁波的月湖挽救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祠堂。看着贺秘监庙在秀丽幽静的柳州岛上安然矗立,他逐渐明白了文化保护的意义,那不仅仅是将悠久的历史古迹留存,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最诚挚的守护。

然而,这条守护文化之路走得并不容易。在天津街头,冯骥才曾公开发表演讲,四处呼吁群众抢救即将被拆毁的老街,甚至多次向有关部门争取保留老街的机会,但还是失败了。最终,他只能用相机为这个城市留存下一些凭吊的证据。在无法遏制的文化浪潮中,冯骥才深感自己的渺小,却也坚定了保卫传统的决心。


21世纪的最初十年,冯骥才先后完成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、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的建立、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遗存的民间文化的考察、汶川地震文化遗产的抢救以及人口述史问题的传承等工作。


在这之中,冯骥才投入精力最多的领域是对古村落的保护。“古村哀鸣,我闻其声。巨木将倾,谁还其生?快快救之,我呼谁应!”在平均每天就有近百个古村落消失的事实面前,他每天都在奋力与时间赛跑。


二十余载的文化苦旅中,冯骥才经历了无数坎坷与磨难,但始终不辞劳苦、勇往直前。在他心中,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句号。




用法解析


适用主题:文化传承、文化认同感、个人与社会、使命与担当,如2021年上海卷《时间沉淀下事物的价值》。


示例:

  泱泱华夏,五千年的沧桑巨变让岁月失语,却沉淀下深邃丰富的古国文明,那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。作为21世纪的中流砥柱,面对席卷于时代洪潮的传统文化,是冷眼旁观?亦或是责无旁贷?一代奇人冯骥才为我们写下了答案。他肩负起文化拯救的责任与使命,20年来走遍中华大地,为保护珍贵的古迹遗产而战。纵然年华易朽,文化传承之心始终热忱。


结语: 冯骥才先生是一位良心作家,也是一位虔诚的艺术圣徒,更是一位中华文化的守护神。他为“责任”二字竭诚尽心,回望来路,当属真正的“俗世奇人”。







over了,整活完毕.


"……",没心没肺且忙碌的家伙.


[自动回复] 雨后便晴


自身足迹: blog.007boy.cn


自身倒时: 007boy.cn/2022gk


bye~


【免责声明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点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7日内与小编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拾肆记录管理人员及作者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注:本站分享优秀素材,尊重原版权©,若侵权,请致信于"hour@007boy.cn",注明来意与原作品链接以及文章后台截图,以便核查删除,蟹蟹理解配合。

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

来源:作文纸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保留出处。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-01-25
温馨提示: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拾肆記錄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075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