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
在中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zōu邑(今山东曲阜)。
这个被当今中国誉为“东方圣城”和“东方耶路撒冷”的地方,因得益于一位大师而拥获了两千年的儒家文化底蕴。而这个人,很明显就是当代中小学生都能对其数说一二的,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学派创始人——孔子。
①孔子其人:
而《论语》作为孔门弟子的长篇力作,相信在语文历史政治课程上,都是快要背“烂”的素材。但学生们大概只知孔子与其学说的表浅,而没有稍微深悉它的内里。
②学与行,要融会贯通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正如所有学子闭着眼都能说出中学必背英语中的头几个单词,这句话也是占据中学生脑海首位的孔子语录之一。毕竟,它被收录在《论语》第一章的第一篇,作为开头,简短有力,其思想分量在孔子的整个学说中可见一斑。
但是,很多同学会把“学而时习之”与“温故而知新”完全等同,简单地把“习”理解为“复习”“温习”。当然,这个理解并非错误,只是层次较浅,只这么白白地用在作文里,就不够让人看到新鲜的思考。
其实,在孔子那里,“学”应理解为“以修身为学”,即倡导学习人生大道理,让人得以在有生之年安身立命。只是修身可非但不是件一蹴而就之业,还是一辈子的事情,因此在“学”的背后,还需要阅历、感悟、沉淀作支撑。
阅历、感悟和沉淀,其实都应归结为我们的经年累月的经验。经验不靠冥想、纯思得来,它代表实践,代表你把知识真正应用在现实。“习”在古时,指演习礼、乐;复习诗、书,除了具有温习的含义,更有“实习”“练习”的意思。因而“习”的更深一层意涵,便是“实践”。
若说而不做,学而不用,好的知识便不能真正成为你的经验,更不会成为你自己的东西。这就是为何,孔子开篇便强调“学而时习之”,抓紧时间去践行你的所学,便能成为你的所得。
③谈钱伤感情,请把利益轻放
子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
这个“朋友圈”很实在了,通常的解读是凡事都朝着利益看的话,会多招来怨恨,正所谓“谈钱伤感情”。其实,我们也可以把这个“怨”理解为自己内心的怨恨与不快,总的来说就是自己得利多了,别人不开心;别人得利多了,自己又心痒痒。
孔子这句话,并非完全置现实生活于不顾,而是叫人不要凡事都向钱看,别事事向利益靠拢。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:一件事情如果跟利益挂上了钩,且这事做多了,就会逐渐令人失去痛快的感觉。那是因为,人的良知在本质上是与利益相“抵触”的,良知从纯从善,受不住浅薄与短视的思维。正可谓孔子后来补充: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当人在利益与淡泊中一直选择前者,他所获得的,也不是真正的快乐(想起那首歌),甚至某天会在心底里暗自发现,自己只是个重利轻义的“小人”罢了。
由此,若你能感知孔子身上那种因不计较、不求功利而来的自由自在的“天生快活人”之魅力,大概就能明白,把利益之事轻轻放下,会活得更快乐自在。
④不以自我为中心,才是自我修行的绝佳之道
子绝四: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。
如若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能贯彻孔子所说的这“四不要”,我们的人生至少就不会陷入主观的、自锁的、自困的境地。更进一步,还可能达到客观、圆通、开放、无私的高明境界,这何不是一种极佳的修身法门呢?
结语: 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.
over了,整活完毕.
[自动回复] 雨后便晴
自身足迹: blog.007boy.cn
自身倒时: 007boy.cn/2022xk
bye~
【免责声明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点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7日内与小编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拾肆记录管理人员及作者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注:本站分享优秀素材,尊重原版权©,若侵权,请致信于"hour@007boy.cn",注明来意与原作品链接以及文章后台截图,以便核查删除,蟹蟹理解配合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