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导语:
文学大家老舍先生极爱喝茶,常常边写作边品茶,无论是醇香的红茶、微苦的绿茶、还是清雅的花茶都让他文思泉涌。他也爱去茶馆休憩,在静默中体察着老北京的民风民俗。一壶清茶下肚,社会人生的一角也在心头铺展开来。
1956年,经过细致地体察和深入地思考后,老舍先生写出了著名的剧作《茶馆》。同年3月,北京人民艺术剧院(简称:北京人艺)将《茶馆》搬上了舞台,老舍任编剧,焦菊隐、夏淳执导。此后,该剧成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。2019年2月,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,北京人艺再次在首都剧场上演话剧《茶馆》,观众积极响应,一时间一票难求。今天,纸条君就带大家走进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《茶馆》~
其书:
1956年,老舍先生积极响应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的文艺方针,在采纳了北京人艺的曹禺、焦菊隐、夏淳等艺术家的建议后,写出了话剧作品《茶馆》。
剧作分为三幕,以裕泰茶馆半个世纪以来的兴衰变迁作背景,分别展示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(第一幕)、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(第二幕)和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统治时期(第三幕)的北平社会。剧本不足5万字,却以简练、精湛、幽默风趣的笔触勾勒出70多位人物。可以说,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变迁和人生百态,都浓缩在世代相传的裕泰茶馆中。而老舍先生将自己对时局的沉重忧思、对人民的温厚关怀、对人世的机敏体察都巧妙地隐藏在剧中,细细读来,不由让人笑中带泪。
①茶 馆 风 波
正是在老舍精妙的语言中,掌柜王利发善于察言观色、处处赔笑脸,二流子唐铁嘴、软弱文绉绉的松二爷、耿直爽快的常四爷、高谈阔论的秦仲义、心狠嘴溜的刘麻子、苦命的乡下康家父女……都纷纷上场。这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在裕泰茶馆的动作神态、语言表现经过老舍的艺术加工后,折射出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,展现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。
②笑 中 带 泪
其二,满族旗人、民族资本家、小商人和底层民众等的悲剧命运,令人扼腕深思。该剧主要人物王利发、常四爷、秦仲义一以贯之,命运却都由盛转衰。王利发是小商人的代表,谨慎老实,惨淡经营几十年却被逼自尽;常四爷是满清旗人,耿直爽快、爱国勤恳却被抓坐牢,潦倒一生,最终喊出“我爱我的国啊,可是谁来爱我呢?”;秦仲义是心高气傲、财大气粗的民族资本家,实业救国的梦想最终被时代碾碎。在最后一幕中,三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再次聚首,为自己和时代撒纸钱送葬。老舍先生怀着悲悯之心和忧思之情,控诉黑暗社会将生命无情吞噬,感慨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的社会现实,幽默的对白、辛辣的讽刺背后,是沉重的悲剧意识。
结语: 名著导读 |《茶馆》
素材来源: 纸条app.
over了,整活完毕.
"……",没心没肺且忙碌的家伙.
[自动回复] 雨后便晴
自身足迹: blog.007boy.cn
自身倒时: 007boy.cn/2022xk
bye~
【免责声明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点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7日内与小编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拾肆记录管理人员及作者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注:本站分享优秀素材,尊重原版权©,若侵权,请致信于"hour@007boy.cn",注明来意与原作品链接以及文章后台截图,以便核查删除,蟹蟹理解配合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